病因
1.分娩损伤
是子宫脱垂发病的主要原因。分娩,尤其是难产、第二产程延长或经阴道手术助产,易造成宫颈、宫颈主韧带、子宫骶韧带和盆底肌肉的损伤,若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,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。
2.腹压增加
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,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,子宫易成后位,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,遇腹压增加时,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。慢性便秘及咳嗽,腹水或腹型肥胖,都可使腹压增加,促使子宫脱垂。
3.先天发育异常
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,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。
4.营养不良
营养严重缺乏可导致肌肉萎缩、盆腔内筋膜松弛,失去对子宫的支持作用。因营养不良造成子宫脱垂者,常伴有胃下垂、腹壁松弛等症状。
5.衰老
卵巢功能减退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,使盆底支持组织变得薄弱、松弛,易发生子宫脱垂,或是使原来的脱垂程度加重。
临床表现
患者自觉腹部下坠,腰酸、走路及下蹲时更明显。轻度脱垂者阴道内脱出物在平卧休息后能自行还纳,严重时脱出物不能还纳,影响行动。子宫颈因长期暴露在外而发生黏膜表面增厚、角化或发生糜烂、溃疡。患者白带增多,并有时呈脓样或带血,有的发生月经紊乱,经血过多。伴有膀胱膨出时,可出现排尿困难、尿潴留、压力性尿失禁等。
子宫脱垂为子宫沿阴道向下移位,根据脱垂的程度可分为3度:
1.Ⅰ度
指宫颈外口水平低于坐骨棘水平,未达到处女膜缘,宫颈及宫体仍位于阴道内。该程度子宫脱垂无须治疗,注意休息即可恢复。
2.Ⅱ度
指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之外,而子宫体或部分子宫体仍在阴道内。但因包括范围过大,轻者仅宫颈脱出阴道口外,重者可因宫颈延长,以致延长的宫颈及阴道壁全部脱出阴道口外。
Ⅱ度子宫脱垂又分轻、重两型:①Ⅱ度轻型 子宫颈脱出阴道口外,宫体仍在阴道内。②Ⅱ度重型 宫颈与部分宫体以及阴道前壁大部或全部均脱出阴道口外。
3.Ⅲ度
指整个子宫体与宫颈以脱出阴道口外。
检查
嘱患者不解小便,取膀胱截石位。检查时先让患者咳嗽或屏气以增加腹压,观察有无尿液自尿道口溢出,以判明是否有张力性尿失禁,然后排空膀胱,进行妇科检查。
首先注意在不用力情况下,阴道壁脱垂及子宫脱垂的情况。并注意外阴情况及会阴裂伤程度。
阴道窥器观察阴道壁及宫颈有无溃烂,有无子宫直肠窝疝。内诊时应注意两侧肛提肌情况,确定肛提肌裂隙宽度,宫颈位置,子宫脱出重者需要还纳子宫后检查,然后明确子宫大小,在盆腔中的位置及附件有无炎症或肿瘤。
最后嘱患者运用腹压,必要时可取蹲位,使子宫脱出再进行扪诊,以确定子宫脱垂的程度。
诊断
根据症状、体征和盆腔检查即可诊断。诊断时需同时判定是否合并其他周围脏器膨出及有无并发症。
治疗
因手术后对再次阴道分娩有一定影响,故手术仅适用于严重病例及不再生育的妇女。
1.子宫托治疗
(1)适应证 子宫托很早就被用来治疗子宫脱垂。能使患者自行掌握,但重症子宫脱垂、阴道过度松弛者不宜用。
(2)子宫托型号 以稍大于生殖(耻骨尾骨肌)裂隙为宜,一般裂隙横径以4厘米最多,故多采用中号子宫托。经过一段时间,耻骨尾骨肌逐渐恢复其弹力,脱出部复位后组织水肿消失,重量减轻,子宫即可不再脱出。
(3)使用时间 一般晨起劳动前放托,晚间取出,洗净。月经期最好不用。塑料托表面光滑,遇酸碱不易变质,对组织刺激性小。上托后,症状即消失,可参加各项劳动而无痛苦。
2.盆底肌锻炼
适用于轻症患者。肛提肌锻炼方法为:用力行收缩肛门运动,盆底肌肉收缩3秒以上后放松,每次连续进行10~15分钟,每日2~3次,第一次锻炼应在起床前进行。
3.手术治疗
根据子宫脱垂的病因、病情严重程度、有无其他周围脏器膨出、有无生育要求等各方面条件,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,以达到恢复正常解剖及其功能的目的。包括缩短松弛的主韧带,以改进子宫的支持力量;纠正子宫形态异常,如子宫颈已延长肥大者,必须切除部分子宫颈,以恢复宫颈正常长度;缩短耻骨膀胱宫颈筋膜,加强前阴道壁的支持力;缝合耻骨尾骨肌裂隙,重新建立功能良好的会阴体。
4.注意事项
(1)适当休息,避免重体力劳动
(2)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、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。
(3)保持大小便通畅。
(4)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等增加腹压的疾病。
(5)适当进行身体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。